从医学的现代走向未来:建立正确的医学观
2017-04-17 08:56:56
科技的发展对医疗的影响究竟如何,各方观点议论纷繁,莫衷一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尸检误诊率却逐年攀升,药物滥用致死率上涨137%,健康医疗产业的问题逐渐凸显: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猝死率上升且年轻化,多数疾病仍然找不到原因,医源性、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医疗成本急剧增加。
为加强大家的医疗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加深对健康产业的了解,4月14日晚,张克镇医生在北大汇丰商学院做了题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学”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北大汇丰商学院海闻院长主持。
图一:北大汇丰商学院海闻院长主持
张克镇医生是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院长、中医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学西医出身的中医,也是一名军医,创立了“生命空间理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在本次讲座中,张克镇医生从现实中寻医就诊讲起,引出了医学的困境,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图二: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院长张克镇医生讲解
仪器检查等于诊断吗?治病就是吃药吗?定期体检能预防疾病吗?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仪器设备、药物的依赖性随之提高,化验检查成了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药物、手术成了治病的主要手段。张医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其中的误区:仪器检查存在疾病早期难发现、直接误诊、解读错误、因果关系不正确等局限;过多的依赖现代化医疗设备,让我们犹如一个借助拐棍走路的行者,忘了自己双脚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体检找到异常的指标,但更需要透过指标找到生活习惯及工作习惯中的问题。在治疗方面,也不应对医学、设备、药物过于迷信,不可忽视过度医疗对人体带来的副作用。
图三:现场观众认真听讲
是什么导致现代医学出现怪像?一方面,由于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指导思想是基于笛卡尔提出的分解还原理论,我们对医学的研究越来越精细,忽视了人体系统的存在,医学研究进入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圈。另一方面,由于医学思想的问题导致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先进的医学科技与肤浅的治疗反成为致病源头。
针对现代医学中存在的问题,张医生讲到,“不同的研究视角会产生不同的医学思想,从而改变医学理论与方法,使疾病诊治产生重大变革。”他提出,分解还原理论并不适合生命规律研究,我们需要构建新的生命模型,建立系统科学的医学观。首先,要了解生命空间理论,了解空间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比如,中医所讲的经络是存在于人体中相对稳定相对有序的空间。其次,要建立正确的医学模式,相比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命—社会—自然”医学模式更能全面地解读疾病。同时,要通过循源医学找到疾病形成的真正原因。
图四:张克镇医生精彩讲解
医学真正的变革必源于医学思想的突破,未来理想的医疗模型是“一体两翼”,即以正确的医学思想指导下的疾病防治为主体,医疗设备及网络平台等工具的应用及适应时代的管理与盈利模式为两翼。医疗要以预防为主导,以病因为导向,以病人为中心。最后,张医生提出了健康金字塔模型:正确的生活方式及体质与心态才是健康的根基。疾病多是由自己以往的行为造成,要学会内寻源因,不要恐惧结果。精准的预防,是最高形式的治疗;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最佳的预防。
图五:张克镇医生与观众耐心交流
张医生讲解结束之后,海闻院长结合自己的经历对过度治疗、生命空间理论进行了分享,并对张医生的讲解致以高度的评价“用批判的眼观看待现在的问题,用创新的思维探索未来的医学”。现场的观众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与张医生进行互动交流,张医生逐一进行解答。
(撰稿: 叶静; 摄影:谢凤、梁欣悦;编辑: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