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划你的北大研究生生活——何帆教授讲座
【汇通社讯】2017年11月16日,“如何规划你的北大研究生生活”讲座在汇丰大楼的401教室如期举办。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会主办,邀请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何帆教授就研究生生活中的读书、研究、写作乃至人生规划、职业选择、演讲、礼仪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享。讲座现场气氛非常热烈,401教室内座无虚席,没有座位的许多同学选择站着听完了讲座。
讲座伊始,北京大学经济学会的会长何师元同学以《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引,为大家介绍了何帆教授丰富精彩而卓有成就的人生经历:
何帆教授1996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等职务,并于2011年荣获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青年经济学家”殊荣。
图1: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什么是教育
何帆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关乎个人成长。他指出工业革命后的现代教育趋于职业化,异化了人们。现代教育带来了“斯坦福狂鸭症”——水面上看似优雅的鸭子,水下却在努力扑腾,教育成了学生之间的“军备竞赛”。而古人说“君子不器”,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关乎个人成长。我们不应成为毛主席口中的“五分加绵羊”——空有成绩却唯唯诺诺,任由他人定义自己的人生。
图2:演讲中的何帆教授
人生规划的战略分析
何帆教授运用哈佛大学克里斯坦森教授提到的战略分析方法,从重点、调整、执行三个方面讨论了人生规划。
人生规划的重点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人们的职业选择往往并不仅仅取决于金钱,在基础因素的金 钱之上,挑战性、成就感和奉献构成了职业选择的动力因素。何帆教授认为不妨多做一做“白日梦”——看看某一工作种类中有哪些东西真正吸引了你的热情。到达行业巅峰需要天赋、努力和运气,但专业水平并没有那么困难。真正困难的是找到美国作家梭罗所说的“内心的鼓点”,即选择一个真正能激发自己动力因素的职业。
人生规划中,调整也同样重要。在进行人生规划的时候需要不断思考:满足哪些假设条件,这个战略才会生效?根据假设条件的不同不断调整,才能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
对于人生规划的执行,何帆教授生动地运用了经济学中“外包”概念和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很多时候我们疲于奔命而忘了思考最初出发的理由,将整个人生都“外包”了出去。我们应当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将它们分为四个维度。砍掉那些不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用流程化的方式处理那些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清楚地判断哪些事情是又重要又紧急的。最重要的是,关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平衡自己的人生角色,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间做出权衡取舍。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何帆教授的读书心得
何帆教授认为,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尽力做到“六经注我”,即做出自己的判断,将他人的观点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对于精读,一定要读一本经典,克服自己对经典的畏惧之心;对于泛读,要适当提高阅读速度、广度,填补思想中的盲点。没有必要刻意背书,遗忘是一种信息的筛选机制,忘记了之后还能再记起来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变换读书的场景,读书的效率可能会更高。以我们的生活为例,你可以在汇丰大厦中选一个学术著作细细品读,也可以在秋日的午后持一本诗集缓缓散步,还可以在图书馆的We Space的读书分享会中与他人讨论交流读书心得。雅书能读俗,俗书能读雅,不必刻意限定自己的读书范围。要建立自己的批注系统和索引,特别是针对英文读物。
在主业和辅业的选择上,何帆教授认为我们既需要像巴曙松教授所言,“坚持把一壶水烧开”,坚持对一个学科问题的深入研究;但也不妨“在等着水烧开的同时先打一圈麻将”,适当发展自己的辅业,这有助于保持自身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关于写作,何帆教授提出我们应该学会“用简单的白话文把一件小事说清楚”。
论文与研究报告
对于论文题目的选择,他也提出了几点建议:要找到自己能驾驭的题目、研究领域要细化、要寻找带问号的题目、去找有趣的问题,而不是有意义的题目、
别人写过的题目,还可以写,要在基础上去做扩展,提出新的观点和表述。
对于研究报告,何帆教授认为有三重境界:会搜集资料、会找到逻辑、敢做出判断。何帆教授还对于保持多产提出了几点心得:一方面,要以写作为爱好,一以贯之;另一方面,运用“套拍”,反复强调重要的观点,在保持稳定立意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
图3:何帆教授绘声绘色的演讲
讲座的最后,何帆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演讲和礼仪方面的注意事项,并用英雄的故事引我们注意几个人生中重要的角色:带领我们从孩童长大成人的导师、身在不同圈子但能互相扶持的伙伴、值得自己尊重的对手,乃至于我们人生最大的对手——自己。
图4:同学们积极提问
互动环节的何帆教授同样妙语连珠,面对同学们热情的提问,他用自己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一一予以解答。在谈及成功与失败的量化时,他指出我们应在内心放大成功的概率,降低对于成功结果的过高期望来修正心理预期上的偏差,并悲观地看待最坏的结果来慎对风险。在谈及女生的人生轨迹问题时,他提出女生应更注重人生的多方面平衡。
图5:何帆教授与北京大学经济学会的同学合影留念
讲座结束后,何帆教授仍不辞辛劳地留在场内,耐心地回答了热心听众的提问,并与北京大学经济学会的成员一同合影。经济学会将继续为北大学子们组织有关读书与思考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思维碰撞和交流进步的平台。
(撰稿:汪新博/摄影:罗毅超/编辑:范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