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公开课】低风险套利与统计套利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可交易的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尤其是融资融券被引入后套利交易逐渐变得可行。更多衍生品的出现也提高了市场的纬度,使得套利交易不论从品种、方向和策略上都有了极大的丰富。量化交易的兴起也很好的促进了套利交易的发展,基于统计建模的套利模式可以在做到近似市场中性的前提下积累客观的盈利。
2017年10月24日,由经济金融网主办,北京大学量化交易协会(QTA)协办的量化公开课系列课程第十三讲,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办。本讲课堂特邀银河期货研究员朱冠颖博士作为主讲嘉宾。她结合自身投资及研究经历,为现场听众分享了统计套利和衍生品套利的常见策略和热点话题。
朱博士首先讲解了期货和衍生品套利的一些基本概念。套利是指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并卖出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以获得收益的行为,主要分为基于商品的统计套利、低风险套利以及衍生品套利三大类。商品的统计套利是指在商品市场中利用统计规律创造套利空间,目前三大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商品可以构成几十只标的组合,创造固定的套利机会。低风险套利是指在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多次反复的交易积累套利盈利,其核心是对套利空间阈值的把握和风控的有效实施。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提高了市场的维度,可以实现多维套利策略。
关于套利策略,主要可分成有carry和无carry两种。Carry trade ,即套息交易,是指利用各国利息差获利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一个关于外汇和息差的问题。有carry的策略包括内外盘交易套利、分级基金折溢价等,一般有着明确的标的和利润来源。而无carry则是指一些基于统计的套利,比如大宗商品跨期套利、跨品种套利等。
朱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低风险套利。套利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场外交易的违约风险,这些风险一方面制约着套利的进行,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套利机会。对此,她以两个实例进行了论证与分析。
古代中日金银兑换比例不同,西方航海家发现了其中的套利机会。然而,由于海上风浪和政府的打击,套利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和技术门槛,参与者极为有限。西方商人的套利交易,相对于整体中国金银交易量占比极小,未能改变中日之间的金银价差。
但今时不同往日。黄金内外盘套利便是上一个例子的现代版本,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套利不再依靠海洋和帆船。不过,由于QDII收紧,这使得能够跨境做套利的资金数量受限。 QDII即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首字母缩写。该机构是在一国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金。简而言之,国家没有放开外汇兑换,你想投资国外资产,就必须通过QDII,由他们把钱换成外汇,到国外投资,投资回来的收益再和你分。这也是该套利机会能够较长时间存在的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套利的机会的持续性取决于交易成本,近似无摩擦的市场间套利机会存在时间极短。
朱博士认为,套利交易并不是一种单纯薅羊毛的行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市场有效性。假设市场没有套利者,相同公司的股票在不同国家上市的股价可能不一致。投资者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去寻找哪个市场的股价更低,产生高昂的信息成本。事实上,投资者知晓市场中有套利者存在,因此无需担心价格不一致的问题,套利者为市场节省大量成本。同时,套利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做市交易,能为市场提供宝贵的流动性。
随后,朱博士为大家讲解了统计套利的相关概念。统计套利是完全依据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来判断套利机会,导致其存在一个根本性的局限,即历史数据只能反映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但其在未来并不一定会发生。统计套利对团队的要求更为严苛,建模分析一定要与时俱进,随时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和更新。
讲座最后,朱博士提醒听众,数据是会骗人的,除了观察数据,统计套利还必须有足够逻辑支撑,要对回测结果进行分析。此外套利者必须考虑何时入场,同时要设定离场条件。朱博士认为,这点应结合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考量。她还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为例,进一步阐明投资者理性制定量化策略的一大原则: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模型永远正确,要具备严格的风控能力;要根据行情做出恰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在期货套利市场不断进步。
(撰稿:陈思豪、刘磊磊 编辑:金颖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