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做学问需要有情怀

2018-01-12 16:10:59


  何帆丨北大汇丰经济学教授 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

  “经济学家无非就是一个手工艺人。因为在分析过程中,除了要有经济学的基本逻辑外,还要加上对中国经济的感觉。有人夸奖你这个板凳做得好,高兴一番也就行了,因为要知道,夸奖再多,你也就是做了个板凳。真的不要以为自己做得有多么重要。”接受采访时何帆对记者说。

  何帆,生于1971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93年,毕业于海南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和2000年,分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2000年至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做博士后。2000年至200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2002年至201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2010年至201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2014年2月至12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任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任。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2017年3月至今,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

  何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金融、国际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他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财政部、深圳市等多项重大课题。目前已经出版的专著包括《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欧债危机与中国应对》、《出门散步的经济学》等,并有多部译著。何帆在国内外多本重要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此外,他还有《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维基经济学》等多本译著出版。

  对于自己的不凡履历何帆总是很淡然,比起某些自称为家的学者们的孤芳自赏,他调侃中透露出的些许不以为然和自醒,令我在耳目一新之余也开始佩服他的坦诚。对于做学问,何帆也有着自己理解:“做学问需要有情怀。”何帆对记者说,做学问是一项职业,要有敬业的精神,要把该做的事做好。

  “经济学家要研究的对象太复杂了。尤其是经济体系,它太复杂了,比如,公众对政策的反应本身就会决定政策是否有效,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面对一个这样的复杂体系,作为研究复杂体系的学者,以及作为制定政策的决策者来说,必定需要一个很谦卑的态度,要有敬畏之心,不要被理性的力量蒙蔽了。因为你面对的市场体系由上亿经济主体组成,它有自己的动力和逻辑,不是一台机器。想用自己一己的力量妄加改变,非常危险。”何帆幽默地对记者说,他对于经济学的评价不高,因此,他对自己的评价也不高,但是何帆知道如何界定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他始终认为,一个成功的经济学家除了自身要做出成就外,还必须要用自己的学问和人格激励新一代的年轻学者献身学术,从而推动经济学的不断进步。

  (文/朱清波,来源:中国青年网2018年1月11日,原标题:《经济学家何帆:“做学问需要有情怀”》,编辑:郭倩)